Facebook(FB.US)、谷歌(GOOGL.US)、亞馬遜(AMZN.US)市值一夜蒸發1300億美元,美科技行業進入“壟斷時刻”?

本文來源於“萬得資訊”,原文標題為《三大巨頭市值一夜蒸發1300億美元,美科技行業進入“壟斷時刻”?》

隔夜美科技股重挫,Facebook(FB.US)大跌7.5%,谷歌A類股(GOOGL.US)跌超6%,亞馬遜(AMZN.US)跌近5%,三大巨頭市值合計蒸發逾1300億美元。

股價大跌背後是,美國眾議院計劃對Facebook、谷歌和其他科技巨頭進行一次全面審查,以確定它們是否已經龐大到足以扼殺競爭並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水平。美國眾議院最高反壟斷委員會主席西克萊恩表示,此次調查將產生深遠影響,調查不會針對某一傢特定的科技公司,而是集中在“互聯網已被破壞”這一廣泛的信念上,亞馬遜和蘋果也可能被納入該委員會的早期調查中。

據媒體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與司法部已經達成協議。FTC將主導對亞馬遜和Facebook的監管,而司法部將主導對谷歌和蘋果的調查。消息人士稱,FTC和司法部目前還沒有和上述企業進行接觸,後者也不知道美國政府的具體調查內容。此次美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也不會馬上有結果,FTC上一輪針對谷歌的調查持續瞭2年之久。

此次調查可能源於Facebook、谷歌、蘋果、亞馬遜4傢企業在各自的領域份額太大。例如,谷歌是全球數字廣告的最大玩傢,而亞馬遜被稱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商”。

谷歌、Facebook占領絕大部分數字廣告市場份額

有媒體報道稱,此次FTC對Fcebook的調查重點在於,Facebook做法是否會損害數字市場的競爭。而谷歌的數字廣告業務將被美國官方調查者重點關註。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數據顯示,2018年谷歌的數字廣告營收份額為38.2%,Facebook占比21.8%,二者合計占有數字廣告市場60%的市場份額。

在數字廣告的分支——搜索廣告業務上,谷歌則占據瞭絕大部分份額。2018年,Alphabet的收入達到1368億美元,其中85%來自廣告。根據NetMarketShare的數據,谷歌目前控制著全球搜索引擎市場70%以上的份額。據eMarketer預計,谷歌未來2年也都處於領先地位;到2020年底,谷歌搜索廣告收入預計達到442億美元,2021年底更有望突破500億美元大關。

亞馬遜占據在線零售領域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美國政界人士一直擔心,亞馬遜在在線零售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它在各種商業領域日益擴大的影響力,給瞭它太多的權力。亞馬遜控制著其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傢,第三方賣傢需要支付廣告費用,並需要與亞馬遜的第一方和自有品牌銷售競爭。亞馬遜低廉的價格也幫助它吸引瞭客戶的消費,進而犧牲瞭實體競爭對手的利益。

這傢電子商務巨頭的銷售額約占美國所有在線商品的一半。亞馬遜還擴展到瞭其他領域,比如通過AWS進入雲計算領域,通過收購全食超市進人食品雜貨銷售領域。

“過路費”模式曾是蘋果成功法寶

此次監管機構並未透露美國政府對蘋果的潛在擔憂是什麼。但流媒體音樂服務企業Spotify和其他一些機構曾批評蘋果反競爭,並為此向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提起申訴。

蘋果的“過路費”模式也是市場關註的焦點。日前,美國最高法院判決蘋果在APP Store反壟斷案中敗訴,用戶依舊可以起訴蘋果的APP Store壟斷行為,即蘋果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認為抬高其應用程序商店價格。

科技巨頭進入“壟斷時刻”,監管趨嚴

雖然谷歌、蘋果等科技巨頭在歐盟、英國、韓國等多地頻繁遭遇反壟斷調查或罰款,但是美國相對來說較為友善,並未出現大面積的反壟斷調查。美國司法部上一次發起的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壟斷調查發生在1998年,當時的調查對象是微軟。

近年來,伴隨著一系列關於用戶數據隱私泄漏事件,美國的政界及社會公眾對於大型科技公司是否形成壟斷地位的討論日漸升溫。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社交媒體公司和谷歌壓制網上保守派言論,呼籲當局對它們進行更嚴格審查。他也多次炮轟亞馬遜牟利致富,要郵政服務提高配送費用。

美國智囊機構、董事會成員包括蘋果和微軟的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總裁Rob Atkinson指出,曾有一段時間,科技公司不會做錯事。它們是所有創新、好東西、進步和民主的源泉。然而,現在情況已經發生瞭改變。有報道稱,美國國會內部的許多民主黨和共和黨人士擔心科技公司變得過於強大,紛紛表示需要這樣的審查。

反壟斷也成為民主黨在2020年大選前爭奪白宮的一個重要亮點。馬薩諸塞州民主黨參議員Sen. Elizabeth Warren近期曾威脅亞馬遜、蘋果、Facebook公司將進行審查。這周,她為美國司法部針對谷歌的調查提供瞭支持。David Cicilline指出,民主黨和共和黨已經發現,科技行業已經有太長時間不受監管,為此兩黨罕見地站到瞭一致的立場上來。

另有學者指出,科技巨頭的壟斷阻礙瞭創新,遏制瞭初創企業的發展,加劇瞭不平等,還可能導致大量失業情況的出現。美國眾議院最高反壟斷委員會主席戴維·西克萊恩稱這是科技行業的“壟斷時刻”,並將其委員會針對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及其科技同行的調查,比作國會過去對航空公司和電話供應商的調查,後面的每次調查都導致瞭美國反壟斷法的小幅改變。他說,在接下來的18個月裡,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及其最高反壟斷部門將把審查的重點放在制定自己的建議上。

分拆成科技巨頭們的最終歸宿?

壟斷經濟對市場的推動作用是相當強烈的,在市場尚未形成用戶使用習慣的時候,壟斷可以讓企業在短時間內具備市場競爭優勢,並且不斷實現利潤的增加。所以對於任何一傢涉及壟斷的企業來說,它都有可能存在壟斷原罪,特別是美國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早期,出現瞭很多類似於摩根財團、洛克菲勒財團之類的超級壟斷托拉斯巨頭,所以美國特別因此制定瞭反壟斷法,通過反壟斷法將之前的一些托拉斯巨頭拆分出來,要求他們強制拆分,比如說非常著名的摩根財團,就拆分成為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

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美國科技業巨頭,對於全球經濟、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社會對其阻礙市場競爭的憂慮也越來越深,對這些科技巨頭們加強監管、甚至進行拆分的呼聲也逐漸響起。而今,科技巨頭們是否也將走上曾經的“摩根財團們”一樣的分拆之路呢?

分析稱,分拆科技巨頭,讓它們繳納公平比例的稅收、讓它們更好地利用它們的數據,這些都是必要的,但遺憾的是,要實現有效的社會轉型(而不僅僅是個人或機構),這些條件都是不夠的。別忘瞭美國政府最著名的分拆案例——在上世紀80年代初分拆貝爾系統——最終產生瞭一個還擁有HBO、CNN以及好萊塢最大電影公司之一的AT&T公司(Ma Bell)。對於那些認為政治可以推翻經濟周期的人來說,這並不是最滿意的結局。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