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上漲5.26%回歸發行價,Uber(UBER.US)的靜默期過去瞭嗎?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

截止到臺灣臺北時間6月6日凌晨為止,Uber股價上漲至45美元,漲幅達5.26%。多方機構認為Uber股價明顯被市場低估,在評估過程中,不少機構認為Uber的股價應該在50美元以上。也就是說雖然Uber股價已經漲回至發行價,但隨著Uber的業務的擴展,如近日即將推出的預約直升機業務,未來股價很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Uber上市首日破發,當日收盤價為41.57美元,下跌7.6%,市值不足700億美元,遠遠低於曾經1200億美元的目標。但隨著近日股價上漲,截止到美東時間6月5日收盤,Uber的市值已經上漲至757.13美元。

但值得註意的是,根據Uber公佈的財報來看,Uber的巨額虧損問題仍未解決,這使得華盛頓郵報對Uber網約車模式能否獲得利潤產生瞭懷疑,部分投資者也認為Uber的巨額補貼阻止瞭他的盈利。但另一方面,司機對於Uber的怨念逐漸增加,Uber的司機補貼縮減計劃似乎並不容易實現,未來Uber面臨的風險依然很大,靜默期或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機構看好Uber未來多元化業務 推動股價持續上漲

近日以來,Uber股價持續上漲,在股價上漲的背後是眾多機構對Uber的背書。相關消息表明,目前有超過20個機構給予瞭Uber買入的評價,這大大幫助瞭Uber股價的復蘇。但Uber自身業務的發展也使得市場對其充滿瞭信心,直升機業務,配送業務的出現促進瞭Uber業務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分散瞭網約車業務帶來的風險。

(1)多傢機構調高Uber股價評級,Uber未來增長可期

根據相關報道,媒體調查數據顯示,媒體跟蹤的30個給予Uber評級的分析師中,其中23個給出的評級相當於"買入",賣出評級則為零。而首次對Uber股票進行評級的金融服務機構Raymond James也對其給出買入的評級,並將目標股價設為50美元。

經歷lyft股價過山車式下跌後,市場對於Uber上市顯得憂心忡忡,甚至並不看好Uber的上市之路。果然,Uber上市之後破發,股價一度令人擔憂,但實際上,發行日的瘋狂下跌可能隻是市場一時間的恐慌。在經過一輪下跌後,Uber股價迅速反彈,隨後股價基本在首日交易價42美元左右浮動,代表市場對Uber的認可程度其實較高。那麼,這次機構紛紛看好Uber也就不奇怪瞭。

(2)Uber推出直升機新業務,外賣業務和貨運業務被市場看好

Uber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塊,首先最大的是網約車服務,其次是外賣服務和貨運服務。當前網約車服務雖然占據Uber大部分營收,但外賣業務和貨運業務也在快速發展。根據Uber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Uber的外賣服務Uber Eats收入為5.36億美元,同比增長89%,訂單總額達到30.71億美元,同比增長108%。而北美的外賣市場並未完全開發出來,若是能有中國這樣的外賣市場,Uber的外賣業務營收還將會繼續增長。

不隻是外賣業務,Uber最近還推出瞭新的業務,根據紐約時報報道,從2019年7月9日起,消費者將可以預約Uber的直升機服務。這一飛行服務往返曼哈頓下城和肯尼迪國際機場之間,單次行程時長約8分鐘,費用為每人200到225美元之間不等。雖然這項服務可能更多的像是噱頭,無法像網約車一樣帶來大量的營收。但對於Uber而言,他需要這樣的一個構想幫助他獲取市場的支持,而直升機恰好滿足瞭民眾的期望。

而在貨運業務方面,根據金融界報道,Raymond James的分析師Justin Patterson表示,在全球范圍內,每月有9300萬平臺活躍客戶使用Uber的"離線應用程序"進行交通運輸和食品配送,通過該打車應用程序Uber未來五年的收入增長率將達到25%。

Patterson還表示,Uber在全球的終端市場滲透率不到1%。而相比之下,亞馬遜和繽客在滲透性更強的市場上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因此,Uber在貨運方面或許還將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可供發掘。

(3)Uber呼籲lyft理性競爭,未來將會降低司機補貼

對於Uber來說,盡管外賣業務和貨運業務正在快速增長,但Uber營收主要還是依靠網約車服務,其他業務雖然能夠幫助Uber分散營收風險,但實際上分擔的極其有限。Uber想要發展還是得靠網約車業務,但在這方面,市場有著雖然不如他強大卻極大地限制瞭他發展的lyft。

近日,Uber喊話lyft,呼籲理性競爭,得到瞭lyft總裁的積極回應。他認為兩傢在競爭時更多的應該是依賴服務和品牌而不是價格。雖然市場對兩傢的喊話並不十分認同,但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瞭Uber將會降低司機補貼的的打算。

實際上,Uber CFO Nelson Chai表示,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將會逐步削減對顧客的補貼激勵以及營銷支出。他認為打車行業的競爭已經轉向瞭品牌和產品,不再集中於補貼激勵。Uber表示已經通過產品設計,鎖定瞭司機和乘客的忠誠度。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出Uber已經不想再打價格戰瞭,畢竟即使是Uber也無法繼續承受巨額的補貼損失。這也表明兩傢已經不如以前那樣資金充裕瞭,用品牌和服務競爭或許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兩傢競爭的主題。

財務危機持續不斷 網約車模式受到市場懷疑

上線十年以來,Uber持續虧損。雖然眾多巨頭成長起來之前都經歷過高額虧損,但Uber的運營模式似乎並沒有得到市場的一致認可,並且根據Uber最新財報顯示,其虧損還在繼續擴大,短期內似乎無法盈利。隨著各大投資商投資的縮緊,Uber能否堅持到盈利的那天還未可知。

(1)Uber虧損繼續擴大,盈利周期漫長恐難以預料

根據Uber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Uber虧損10.12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虧損10.0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為4.78億美元,虧損同比增長52.77%。相關機構預測,若是Uber繼續保持當前的虧損態勢,2019年虧損將會達到40億美元。近年來雖然Uber的用戶正在逐步增長,但從財報來看,Uber的盈利似乎依然遙遙無期。

在成本方面,Uber第一季度總成本和支出為41.33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30.62億美元,略高於2018Q4的40.27億美元。其中營收和銷售費用依然占據大頭,分別為16.81億美元和10.40億美元。從業務上看,對司機的激勵和提供給消費者的折扣、促銷、返現等費用占據大部分。這表明雖然Uber打算削減司機的補貼和消費者的折扣,但效果似乎並不明顯。

實際上,Uber或許難以削減司機的補貼和消費者的折扣,在Uber上市之初就曾遭遇司機的抗議,若是Uber繼續縮減司機的補貼,很可能引發司機們新一輪的抗議風潮。而為瞭應對lyft的競爭,更不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折扣,雖然Uber呼籲理性競爭,但兩者並未達成協議,一旦一方擅自提供折扣,價格戰將不可避免。

(2)自動駕駛遙遙無期,Uber運營模式受市場懷疑

Uber正在投入巨資開發自動駕駛,試圖通過開發自動駕駛減少對於司機的補貼從而盈利,但從當前自動駕駛的開發程度來看,在短期內,無人車似乎難以投入實際運營之中。傳感器,黑客入侵等問題還未得到徹底解決,人們對於無人車的信任並不高。而即使無人車研發成功,走在前面的谷歌和中國的百度或許將掌握這一技術,而Uber想要自行研發成功無人車,不僅投入大,而且技術有限,難以與谷歌競爭。

除此之外,Uber的網約車模式是否能夠盈利,最近也引發瞭媒體和投資人的擔憂。華盛頓郵報報道,市場對於Uber的"零工經濟"感到擔憂,Uber的司機一直處於市場爭論的中心,Uber司機是否算是員工,他們的福利,工資都是討論的熱點之一。而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看到Uber正在想方設法削減司機福利,這勢必將引發兩者的矛盾,這一點令市場感到無比擔憂。

不僅如此,投資者對於網約車的運營模式也產生瞭擔憂,如今市場上的網約車企業,Uber,lyft,滴滴至今仍未實現盈利。雖然有分析師認為Uber將於2024年實現盈利,但不少投資人認為Uber的運營模式存在較大問題。人們對於網約車的需求是否與當今的網約車市場相符,多少營業額是由於補貼撐起來的,一旦停止補貼網約車市場是否將會萎縮,當Uber停止所有補貼後泡沫消失,屆時或許才能看出網約車市場的真正規模。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多方機構的支持下,Uber的股價將持續上漲。而多元化的業務將幫助Uber分攤運營風險。但值得註意的是,盡管Uber和lyft都想停止價格戰,但實際上這並不容易做到,而補貼不減少,Uber就難以盈利,虧損或許還將繼續。Uber的股價上漲趨勢或許並不穩固,未來還潛藏著下跌的風險。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